每日一发:人类航天史上五次重大灾难

发布者:胡万松发布时间:2018-04-14浏览次数:12

1.“阿波罗4A”地面试验起火

        1967年1月27日,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34号发射阵地上进行载人飞船地面联合模拟飞行试验。飞船内坐着曾参加过水星号与双子星座飞船飞行的格里索姆上校、美国第一个完成舱外活动的怀特中校和第一次准备参加太空飞行的查菲少校。

        试验按照程序进行,当进行到最后倒计时时,突然程序中断,飞船指令舱起火。从指挥室里的通信电话中,听到舱内的航天员大喊:“着火了!”接着又听到“快放我们出去”的喊声。然而,等救援人员打开舱门时,3名航天员已被活活烧死。

        后来查明,这次起火原因是飞船导线短路,电火花引燃了舱内塑料制品。由于舱内注满了纯氧,因而燃烧猛烈,加上设计缺陷,短时间内从舱里舱外都无法迅速打开舱门。

        在这次事故中,造成3人死亡。同时,它也给了后人许多启发,在阿波罗飞船舱内采取了一系列安全措施,如重新研制舱内材料,逃逸救生系统作了进一步完善,增加了防火措施。同时,也使航天科技工作者认识到,载人飞船密封座舱不仅仅是要关得牢靠,而且要能迅速打开。




2.“联盟一号”坠地事故

        1967年4月23日,前苏联著名宇航员费拉迪米尔.科马洛夫,独自一人驾驶联盟一号宇宙飞船,经过一昼夜的飞行,完成了任务,胜利返航。但当飞船返回大气层后,准备打开降落伞以减慢飞船速度时,科马洛夫发现无论用什么办法也打不开降落伞了。地面指挥中心采取了一切可能救助措施帮助排除故障,都无济于事。

        地面指挥中心马上向中央请示,中央领导研究后,同意向全国公民公布实况。当时最著名的播音员以沉重的语调宣布:联盟一号宇宙飞船由于无法排除故障,不能减速,两个小时后将在着陆基地附近坠毁,我们将目睹民族英雄科马洛夫殉难。

        飞船的事故是因为在地面检查的时候忽略了一个小数点,导致飞船在进入轨道后出现一系列故障——右侧太阳能电池阵打不开、无线电短波发射器无法使用、无法准确控制飞船姿态,飞船失稳,姿态不稳定、中断飞行后,在第17圈时紧急自动返回失败,只好在第19圈手动强制返回、无法使用升力再入返回,只能用危险的紧急弹道再入返回、返回到7千米高度要开伞时,由于姿态不正,主伞缠绕在一起,备用伞又和主伞缠绕在一起,不能打开。一系列的故障使得飞船以每秒百米的速度坠毁,宇航员被悲剧的摔死。



3.“挑战者号”升空爆炸

        1986年1月27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蓄势待发,第二天早上它即将执行第25次发射任务。2896公里外的犹他州,固体燃料助推器的锡欧寇公司的工程师们忧心忡忡,他们担心寒冷的天气将导致O型密封圈失灵。早在1981年,航天飞机的飞行表明,寒冷天气将严重影响O型密封圈及固体火箭助推器的运作,而造成安全问题。

        “挑战者号”发射前一夜,天气问题摆在了眼前,锡欧寇公司要求通过电话与美国航天局交谈。固体助推器的负责人告诉航天局,他无法同意在发射文件上签字,因为他认为O型密封圈将在温度接近0.9摄氏度时,会变得异常脆弱。工程师们极力劝说航天飞机不能发射,但是航天局的管理层急于将航天飞机发射出去,工程师们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1986年1月28日上午11时38分,挑战者号将如期发射。发射后58秒,美国航天局在这场赌博中输了,本该由O型密封圈保护的右边固体火箭助推器的截面冒出一小束火花,在冲刷的空气压力反方向作用下,火花点燃了主燃料箱。几秒后,挑战者号灰飞烟灭。

失事宇航员:弗朗西斯·斯科比、迈克尔·史密斯、朱迪恩·雷斯尼克(女)、罗纳德·麦克奈尔、埃利森·鬼冢、格里高利·杰维斯、克里斯塔·麦考利芙(女,教师,第一位乘坐飞船的平民)

                                            


4.“联盟11号”空气漏气

        联盟11号是苏联发射的载人宇宙飞船,属于苏联第三代飞船联盟系列。联盟11号完成了航天史上的几项重要创举,但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不幸发生事故,造成3名宇航员丧生。

        联盟11号于莫斯科时间1971年6月6日上午7时55分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中心点火升空。该飞船执行的任务十分重要:按计划,联盟11号应与苏联发射的世界上第一个长期在轨的空间站礼炮1号对接,并让3名宇航员进入空间站站内。

        联盟11号的3人宇航员小组包括:指令长格奥尔基·多勃罗沃利斯基,实验工程师维克托·帕查耶夫和飞行工程师弗拉季斯拉夫·沃尔科夫。飞船于1971年6月7日与礼炮1号成功对接。6月7日10时45分,3名宇航员成功进入空间站。

        6月30日1时35分,飞船按程序启动制动火箭。在再入大气层前,返回舱和轨道舱分离。但连接两舱的分离插头分离后,返回舱的压力阀门被震开,密封性能被破坏,返回舱内的空气从该处泄漏,舱内迅速减压,致使航天员因急性缺氧、体液沸腾而死亡。

        这次事故的原因是飞船设计不合理,座舱拥挤,只有脱掉臃肿的航天服才能坐下。当时联盟号返回程序就明确规定,航天员在返回前必须脱掉航天服。对此设计和程序,不少科学家当时就反对,但航天部门的领导人不接受正确意见。为此,苏联航天负责人卡马宁将军被撤职。


                                               


5.“哥伦比亚号”空中解体

     2003年1月16号的清晨,美国航天局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成功,机组人员开始投入到日常工作中。此时,航天局的工程师们从视频回放中看到,一块手提箱大小的泡沫绝缘材料撞向航天飞机的左翼。从发射视频来看,损坏可能出现在机翼下方,工程师们迫切要求卫星对机翼进行拍照,来确定损坏程度,然而任务管理团队的领导却拒绝了他们的要求。

     2003年2月1日,美国东部时间早上8点15分,“哥伦比亚号”再次进入大气层,但在旧金山附近,航天飞机出现异常,左翼液压系统中的温度传感器失灵。几分钟后,航天局与“哥伦比亚号”失去联系……德克萨斯州的目击者看着清晨的天空,他们已经知道为何哥伦比亚号无法做出回应。

        经过数月调查,独立调查小组公布了哥伦比亚号失事原因的最终报告。报告说,导致“哥伦比亚”号事故的技术原因,是航天飞机发射升空81.7秒后,外部燃料箱表面脱落的一块泡沫材料,撞击到航天飞机左翼前缘的热保护系统,形成了裂孔。航天飞机重返大气层时,超高温气体从裂孔处进入“哥伦比亚”号机体,造成航天飞机解体。

    牺牲航天员:里克·哈兹班德、威廉姆·麦库、麦克尔·安德森、卡尔帕纳·楚拉(女)、大卫·布朗、劳瑞尔·克拉克(女)、伊兰·拉蒙(以色列籍)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世人的瞩目之下,发射成功了。回想起这些年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发展,无疑给每一个中国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惊喜和感动。然而我们不要忘记,任何成功的背后都有着无数次的失败作为基石。这些航天员用他们的生命为航天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我们在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时,更要进一步的提高科研技术,坚持不懈的迈出探索的脚步。而我们也坚信未来的空天飞机将会更好的履行它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