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西边的“民主豹” ——冷战中西德豹一式主战坦克介绍

发布者:胡万松发布时间:2018-11-23浏览次数:16

为划清和纳粹的界限,联邦德国国防军装甲部队建军之初装备美制坦克。冷战气氛愈发紧张,华约军开始在对峙前线部署火力猛机动强的装甲突击力量,旧式的 “巴顿”“霞飞”已力不从心。1960年,西德军方力排国内众议,决定研发一款新型主战坦克。反复竞标后,第一辆豹一于1965年开下生产线并交付西德陆军。

豹一以苏军广泛装备的T-54/55T-62等坦克为假想敌,不同于装甲厚实,外形低矮的对手,豹一受到当时盛行“装甲无用论”学说的影响,装甲薄弱防御低。但轻重量强马力使豹一能轻易地跑出60码的速度,高机动让豹一在交战中能灵活走位;其车高略高,带来了更大的俯角,使其在打击敌车时不须暴露车体;豹一拥有优秀的火控,火炮精度高射距远,车长和炮手可以实现瞄准互动,具备“猎-歼”能力的雏形。

数辆豹一相互配合,沿着中欧常见的高速公路不断运动规避炮弹,依靠高机动与敌车拉开距离,在敌车射程外依靠火炮逐辆击毁敌车,在击垮敌方装甲突击力量后于空中掩护下进行反击——无论是与假想敌相比较,还是与盟军阵营的同行相比,豹一都堪称翘楚。

西德积极研发豹一有深层次的考虑。战后二十年,西德境内衰落的军工业部门百废待兴,企业主迫切需要大量资金来投入研发和生产线更新,而这一切都需要国防军的订单。西德军队初期装备美制武器,这意味着原本可以用来投资国内军工业的资金全部进了美国军火商的钱包。然而西德处在冷战对峙的最前线,如果依赖于美制武器,国防军规模多大,战争能持续多久,由外国人说了算很可怕;西德不进行军备重整就缺乏国力,一个弱势被动的西德面对强大的华约无疑是“羊入虎口”。

豹一的研发留住了不少优秀的研发专家和技术工人,而正常格式是这些德国天才会在美国另谋生路;当局将生产订单委托给多个军工企业,使许多历史上显赫过的军工企业重振雄风;一批提供配套服务的辅助性企业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串联起军工线的同时也为不少人提供了稳定的工作,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军工服务群体。

豹一的研发是国防自强的缩影,一系列自造武器的研发代表了西德国防自主的决心。得益于此,西德才能在冷战时保有千辆以上的大型装甲集群,使华约阵营在推演时不得不对这个墙西边的对手考量再三。国防自主,坚持自产武器研发,也是我国在强军强国路程上可以参考的。

德军没有携豹一参加过实战。只有波黑战争时部署在图利兹机场 的丹麦维和部队的7辆豹一参与了实战。豹一坦克于03年开始退役,墙后面对峙的身影消失了,但是她开启了德国军工业腾飞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