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罹难时最后抵抗的中国军队

发布者:胡万松发布时间:2018-12-09浏览次数:20

南京城罹难时最后抵抗的中国军队

       日军精锐进逼南京时,国军刚从淞沪战场浴血突围,综合实力已不如日军。由于指挥混乱,守军在打击下迅速不敌日军。日军入城后,许多已缴械的军人被大规模屠杀,南京城内腥风血雨中上演的屠杀场景诉说着中华民族沉沦时的苦痛与悲哀。由于考查研究和宣传力度的不足,国人对南京大屠杀时中国军队最后的反抗了解不多。面对铁丝网与机枪,不少中国军人迸发出了无法估量的勇气。纵使最后要踏血走向死亡,也不愿引颈待戮的军人选择进行了最后的抵抗,与侵略军同归于尽。

       在12日夜的下关,装甲步炮教导队二营官兵被命令炸毁留在岸上的坦克和汽车。营内官兵舍不得与自己出生入死的武器,官兵说 :“敌人已经到了面前,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武器销毁了,打了再说。”“坦克上还有武器,破坏了还不如拆下来和鬼子干一场。”——这是第二营官兵留下的最后言论。说完,官兵们上岸与日军决一死战。

       13日天亮,日军逼近江边。一群失去长官的士兵围住一个军官,说:“长官,我们突不出去了!反正都是死,你指挥我们抵抗吧!”军官是名军医,从未带兵作战过。但是他想了想,随后镇臂高呼“兄弟们,向鬼子打啊!”——这名军医就这样带着一群散兵,发起了中国人在南京城墙下的最后一次反击。

       13日下午,日军杀到国府路,一辆报废的中国坦克横在路边。就在日军刚刚走过时,坦克的炮塔突然转动开火,击倒数十名日军。这辆编号为312的坦克损坏无法移动,两名士兵决定埋伏在坦克内伺机打击敌人。抵抗持续到夜里,最终日军反扑,一人就义一人幸运逃脱。那坚韧而决绝的抵抗被电影《南京!南京》记录了下来,永垂史册。

       持久的抵抗一直在进行。当月中旬,仍有军人携枪摸进日第16师团的士官宿舍,击毙十多名军官;以文弱书生出名的江南地区冒出了众多游击队,敌后作战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

       南京城内泣血抵抗的中国军人精神惊动天地,面对践踏决死反击的他们值得英雄般的礼遇。可惜的是当时的抵抗大都是无组织的,缺乏灵魂性的民族精神指导军民成规模的继续抗战。相比于拼死抵抗的部分军人,因为不抵抗酿成血案的悲剧似乎更多一些。日军进入中华门之时,城门上写着四个大字“誓报国仇”。南京大屠杀证明,中华民族奋起抵抗暴虐行为的意识需要鲜血浇洗才能觉醒。放在今天,国人仍不能放弃自我奋战的民族意识。一些历史罪行虽然远去但不可忘记;只有把握住民族意识,中华民族才能避免下次被践踏的命运。同时,中华门上写着“仁”,提醒我们不能将对历史罪行的铭记演变成对其他民族的成见,五千年下中华民族要表现出涵养和底蕴证明我们对立于强盗意识、法西斯意识的民族姿态。有些国外学者媒体可能无法理解牢记历史与牢记仇恨有什么区别,但只有中华民族自身懂得其中的含义,包容克制中砥砺前进,努力实现民族复兴。

       唯吾深知,唯吾奋进,唯吾自强!

       案例来自 《抗日战争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