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四大军事合作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11-14浏览次数:613

     (参考消息网11月13日报道) 俄报称,令俄罗斯与中国在国际政治及经济领域越走越近的众多军事政治因素相互叠加,正促成双方军事技术合作的重新繁盛。俄对华军工出口已步入稳定的上升阶段,达到可与两国在军火交易“黄金时代”(即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头几年)相媲美的水平,并有机会在今后数年间创下自苏联解体后的成交纪录。
       据俄罗斯《军工信使》周报网站11月12日报道,目前已知的数据显示,2011年,俄军用产品对华出口突破19亿美元,2012年亦有增长。俄国防产品出口公司领导层宣称,在新签的总额176亿美元的合同中,中国的份额为12%,这即是说,双方签署了逾21亿美元的新单。
目前,已确切知道具体内容的合同总额为13亿美元,其中6亿来自对华出口52架米-171E多功能直升机,7亿为140台AL-31F航空发动机,将安装在对华出口的苏-27、苏-30战机,以及中国自行制造的歼-11B/BS、歼-15、歼-16战机上。
       在过去10年乃至未来若干年,对华航空发动机出口将继续维持高位。虽然中国的航空制造商成绩亮眼,但飞机发动机制造仍是中国军工行业最薄弱的环节。目前,在中国制造的第四代战机中,所有3种主要机型皆使用的是俄制发动机:歼-11B的AL-31F、歼-10的AL-31FN、FC-1“枭龙”的RD-93。
需要补充的是,中国最新的远程巡航导弹轰炸机轰-6K同样使用了俄制D-30KP2涡轮风扇发动机。该发动机也被安装在中国首款自主研发的战略重型运输机运-20上。2009年和2011年,中国签署合同,向俄购买了239台D-30KP2发动机,目前供货仍在继续。
与此同时,中国的两款第五代战机--歼-20和歼-31--正处于试飞阶段,因此中国已表示有兴趣购买俄产新一代发动机,包括苏-35配备的117S发动机。
  报道指出,联合研究与开发或应中国需求在俄进行研发工作是俄中的长期合作方向。这种合作硕果累累,催生出“霹雳”-12空对空导弹、“红旗”-16防空导弹、L-15教练机、武直-10武装直升机、FC-1“枭龙”战斗机、054A型护卫舰等诸多重要的中国武器装备。据俄罗斯国防产品出口公司表示,来自中国的研发合作请求还在增多。
       最后,近年来出口额下滑的几种俄产武器系统未来有望加大对中国的供应量。目前俄中在磋商或履行如下几个合同:
1.向中国出售24架苏-35歼击机。
       两国去年签署了意向备忘录,现正在商讨合同细节。合同预计在今年底或明年初签署。出售战机不会附带技术转让。尽管供应量不大,但苏-35的一系列优越性能,尤其是强大的新型无线电电子系统,能极大地增强中国应对钓鱼岛和台湾等热点地区危机的能力。
2.出售S-400防空导弹系统。
       两国正就这一问题继续进行谈判。具体的供货期限尚不清楚,此前曾有传言称,时间将视俄军工企业完成本国空军订单的情况而定。中国对射程约为400公里的重型导弹感兴趣。部署在中国内地的S-400能把台湾和钓鱼岛都覆盖在射程之内。
3.出售34架伊尔-76MD-90A重型军用运输机。
      中国打造的运-20运输机距实现量产还需加一把劲。中国致力于加紧提高战略军事运输力量。一些中国专家认为,本国空军目前还需要100架重型运输机。
4.向中国出售和授权在中国组装677型常规动力潜艇。
      双方已签署相关谅解备忘录,正草拟合同。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对新型潜艇的兴趣与中日关系恶化有关,北京需要能对抗强大而高效的日本反导系统的舰船。
     上述任何一个合同的最终落实都将是俄中军事技术合作的一次新飞跃。